鋼之煉金術師用27集闡述了生命是無價並且不可交換的價值取向,明確新穎的主題、精彩緊湊的鋪陳讓鋼鍊成為少年漫畫中的一部經典。但精心刻畫主角群舞台,卻對背景中的威權體制疏忽略過,讓鋼之煉金術師在我眼中著實有些遺憾。

Gpc_-fxsktkp9236019.png

一直以來都知道鋼鍊的盛名,但在它最紅的時候因為某些我已忘記的原因(好像是畫風?)讓我一直都沒有把它看完。最近又燃起了看漫畫的興致,便決定講這部漫畫補完。

關於鋼鍊的評價與分析在網路上已經有非常多了,不管是哲學的、神學的文學的....都應有盡有,我也實在分析不出更多其他的了,因此在這邊只聊一下我看到的一點社會、美學相關的心得感想,而這就要講到鋼鍊中的世界設定。

 

說道鋼鍊中的世界,在我們已知的國家中,不管是愛力克兄弟所在的亞美斯多利斯還是清國,都是威權專制的國家。

在這樣的體制下,這兩個國家都是程度不一的反烏托邦世界。在亞美斯多利斯擁有特權的人壓迫平民壓迫少數民族,在官方行政執行下人民無法擁有自我的空間,被壓縮成一整個群體,生命也在這樣的價值取向下變的廉價可供利用與交換。

主角群在經歷人體鍊成失敗、各種事件並得知賢者之石是由人類的靈魂鍊成的之後,便逐漸了解這樣輕賤生命價值取向的謬誤之處,並一再地反抗這樣的價值取向。他們甚至決定要改變這樣的體制,讓亞美斯多莉絲能夠「民主化」,讓人民、讓每一個個體都能有獨立存在、自由發展的空間。

然而雖然中途擁有這樣的願景,但作者似乎並不是真的對於「制度之於社會的發展」有很想著墨的意思,這體現在愛力克兄弟的盟友,來自清國的王族姚麟與張梅身上。

他們倆位都是來自清國皇帝的眾多孩子之一,清國皇帝在故事中從清國50族中各選一人當作妃子,是個不折不扣獨裁體制。兩人來到西方尋找長生不老秘方以求討好一人(皇帝)爭取自己族群的資源。

在故事開始時其實兩人的本質都是善良關愛的,只不過比較限定於被歸類為「自己人」的對象,在與主角一同冒險的途中,他們也漸漸認同了主角尊重生命的價值觀,原本我以為這樣的價值觀會連結到帶領他們自己的民族脫離獨裁這種壓迫個人的體系,殊不知,到最後結局姚麟認同了「生命不可交換」的價值取向但他被這樣的取向影響後所做的決定只是------「我要成為一個賢明博愛的君王」。張梅本身則只是把族人的幸福交託給另一族的姚麟。就連亞美斯多利斯最終有沒有成為一個民主國家都沒有提到,對於社會來說能讓人民的生命得到尊重的保障--------「民主體制」。到了後期就這樣幾乎沒再被提出來了。

或許會有人覺得這不過是一部少年漫畫,而且漫畫的主題也不是在講民主體制,最終有沒有推動民主化有這麼重要嗎?

我想如果是在別的漫畫裡我不會這麼在乎吧,但鋼鍊的主體就是非常具有人道關懷,而在漫畫途中又偏偏提出了這樣扣合主題的「願景」,這讓我實在很難不懷有期待,而從美學設計的角度來說,民主化願景的刻劃能夠更加為作品增色。

在故事設計方面,鋼鍊的說故事技巧其實相當不錯,各種落差、角色本色、高潮行動、轉變弧線...等都設計得很好,也因此鋼鍊的故事性很好,但還是有一些不甚完善的部分。

就如同我上面提到的,鋼鍊在背景設定上的刻畫只有表面,假如能將民主化願景深入角色故事中,能為角色的「轉變弧線」以及故事中的「價值取向」有更大的「落差」,如此一來,在角色與劇情上都能更加有「深度且立體」。

 

試想看看:一開始的主角只是個認為鍊金術至上、任何東西只要等價都可以交換的唯物主義者,而他的盟友,清國的姚麟是個只想尋找能夠保障族人利益的皇子。而之後他們因為經歷一連串事件,了解生命沒有貴賤之分、每個個體都值得並且應該被尊重,因此他們決定貫徹這樣的價值取向,最終他們將採取真正能夠讓所有生命得到尊重的行動---推行民主化。

 

這比起:「我覺得生命是無價的所以我要成為一個賢明的君王」。哪一種更有力量?哪一種更能體現角色兩種價值取向的轉變?

 

因此在故事設計上,雖然看似很不重要,但對我來說是個非常可惜的部分。

這甚至讓我覺得是否大家對於中國那套「獨裁沒關係反正只要君王賢明就好」的「儒家思想」都覺得能夠認同?或者是已經很習慣威權專制的中國覺得不需要批判?

雖然現實的大清並不等於中國,而漫畫中的清國也不等於現實的大清,但我實在很難確定其他國家的人是否都能分辨中國跟大清的不同?我也完全不明白為甚麼作者一定要用「清國」來當故事背景?少數民族爭取利益日本自己就有「愛奴族」當參考了不是嗎?特地拿一個極度專制的國家當原型不就是要表現、對比獨裁專制對於生命、個體的戕害嗎?結果最後沒有做出真正的對比?

還是一切都是我想太多?或許作者在創造故事世界沒想那麼多?

反正這個設計實在讓我覺得可以再深入一點的。

 

鋼鍊這部作品設計上的問題其實不只如此,另外還有製造落差的型態過於頻繁、結局反派的下場的描繪太一致造成重複感、主角危機不夠重大….等等。

關於主角危機這一點真的是我看鋼鍊不能非常into其中的重要原因,除了愛德華一開始就被設定的很天才、很強之外,在故事進程中其實他都不曾真正遭遇到命懸一線的危機,從來沒看到他陷入極度負面、極度絕望的境地,每每都是危機個一兩話,下一話他就開始把反派打爆了,而且這種情形越到後來就越頻繁,我都開始幫反派加油希望可以讓愛德華慘一點了!

這種設計不只在愛德華身上,整個主角群都是如此,讓對立力量顯得不夠有份量,製造出來的衝突也就沒那麼有火花。

用進擊的巨人來對比就能很清楚了解其中的差異,進擊的巨人的對立力量極其強大,因此每每在衝突以及對決場景的張力都十分有氣魄、精彩,而且也比較能讓觀眾對主角群蟬聲同理心。

以此看來鋼鍊在主角的漸進式困境跟行動上沒有做出很好的層次,讓主角轉變弧線有點薄弱,就少了點豐富度。

 

整體來說,鋼之鍊金術師依然是部經典的作品,尤其其中關於鍊金術的設定更是至今無人能再畫出同類型的作品。但作為故事中心的主角轉變弧線不明顯,在主題上的刻畫所缺失感,讓尊重生命與威權專制分隔開來,少了點深度,著實有些不足與遺憾。

 

arrow
arrow

    鬼仔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